要溝通,先得互相理解。爸媽喜歡穩(wěn)定,不是老頑固,是他們的人生經歷說了算。好多爸媽都過過苦日子,所以特別看重踏實和錢夠花,怕孩子選了沒譜的路受罪??赡贻p人長在開放多元的時代,更在乎自己的價值能不能實現(xiàn)、心里樂不樂意。這兩種想法哪兒有啥對錯啊,就是不同時代給人留下的印記而已。
要解決矛盾,先得好好說、說心里話。挑個合適的時間很重要,別在氣頭上吵,找個輕松的勁兒,先好好聽他們說??梢韵雀謰屨f“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,怕我走彎路”,這話一出口,他們就知道你尊重他們了。然后再慢慢說自己的想法,別光說喜歡,得說自己做了啥準備——比如學了啥技能、查了市場情況,或者有啥一步步的計劃。關鍵是用實實在在的事讓他們少擔心,用靠譜的規(guī)劃讓他們放心。
光靠說,往往消不了他們的顧慮,真真切切做事才是最好的證明。要是暫時說不通,不如試試“兩邊顧著,慢慢過渡”。比如先干著爸媽滿意的工作,閑下來再琢磨自己想做的事。這期間,常跟家人說說進展,哪怕是小事,也能慢慢改變他們的看法。真刀真槍的努力,比啥好聽的話都管用。
要是直接換方向壓力太大,也能商量著定個“試驗期”。比如用一兩年專心試試自己想做的,到時候沒啥起色再調整。這樣既給了自己追夢想的機會,也讓家里覺得風險沒那么大。
心里別鉆牛角尖,別覺得要么全聽家里的、要么徹底對著干。人生哪兒那么多非黑即白啊,大多時候都是找平衡。要是說不通,找個中立的人幫幫忙也行——比如職業(yè)規(guī)劃師、信得過的親戚,或者有過類似經歷的長輩,讓他們給點客觀建議。但最關鍵的是,你得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兒。妥協(xié)不是放棄,等一等也不是不努力了。
有個真事兒:有個年輕人想搞攝影,可爸媽非要他進體制。他沒硬杠,先考進了事業(yè)單位,有了份穩(wěn)工作。然后一有空就接寫真、婚禮拍攝、商業(yè)活動,慢慢攢作品、攢客戶。兩年后,他攝影賺的錢比主業(yè)還多,還打出了名氣。這時候爸媽看到他的努力和成績,從一開始反對,變成支持他開自己的工作室。
其實這種矛盾,根本上是兩種愛撞到了一起——爸媽的期望是想保護你,你的理想是想追求自己的人生。解決這事兒不容易,得花時間、有耐心,還得真真切切去做。真正的成熟,就是既有勇氣走自己的路,也懂包容爸媽的擔心。
或許最好的辦法,就是從一次真心的聊天開始。不用爭誰對誰錯,就好好聽對方說;不用非要馬上說服誰,就用一步步的成果回應他們。這條路可能繞點彎,但只要互相理解、實實在在去做,總能找到那個讓家里放心、自己也能實現(xiàn)價值的平衡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