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工作難找、房租貴、生活成本高……”因為各種因素,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(yè)生在畢業(yè)之后,不愿離開自己的學校,這些人社會上被稱為“賴校族”。賴校族成為網絡熱詞,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詞都感覺比較陌生。那么賴校族是什么意思呢?

百度百科給了這個詞一個定義——指既不深造,也不就業(yè),而是繼續(xù)“賴”在學校的大學畢業(yè)生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為貪戀學校的環(huán)境,而不愿離開校園,其中固然有對學生時代難以割舍的留戀,但更多的是不敢面對社會上的種種壓力,因此本能地逃避困難,不愿意失去學校的庇護。
不過究竟是什么原因,造就了這些“賴校族”呢?小編歸結了兩點原因:
√.巨大的就業(yè)壓力
√.學校生活成本低環(huán)境好
如今大學生就業(yè)難、起薪低已是人所共知,而大城市中房價高也是有目共睹。剛剛畢業(yè)的大學生確實承擔著不小的經濟壓力。而對于那些在一兩個月之后將要離開這座城市的大學生來說,上哪里去找只租兩個月的房子?在就業(yè)形勢日漸嚴峻的情況下,一些人就選擇了“逃”的做法。
大學作為學生時代的“終點站”,走出校園必然意味著要走進社會去迎接挑戰(zhàn),大學之所以被譽為“象牙塔”,除了是學術高地外,也因為大學大都是封閉地孤立于社會之外?!百囆W濉边@種逃避社會責任的做法,一方面暴露出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,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作為“人生中轉站”,在與現(xiàn)實社會的接壤上還存在著障礙。
不過,困難和壓力是人人都需要面對的,而機遇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,前提是自己必須去主動出擊、迎接挑戰(zhàn),“賴”是永遠“賴”不到機遇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